经过5年多的发展,微服务架构何去何从C

作者

孙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架构之美

前言

微服务架构模式经过5年多的发展,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应用和实践。如何在企业中优雅地设计微服务架构?是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讲述微服务架构1.0设计与实践以及面临问题和破局,最后讲述微服务架构2.0设计与实践等方面,尝试去回答这个难题。

微服务架构1.0设计与实践

1.1微服务架构定义

年马丁福勒提出了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微服务架构最核心的设计有二点(如图1绿框所示):第一,把单体服务拆分成一系列小服务;第二,拆分后的这些小服务是去中心化的,即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缓存存储数据。

图1微服务架构模式

1.2微服务架构拆分设计实践

第一个问题是服务如何拆分的问题。架构拆分没有新鲜事,即不同领域的架构设计在道(哲学)的层面都是相通的。

我们来思考一下公司数据库集群遇到读写和存储的性能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假如公司电商业务包含用户、商品以及交易等数据,每种数据使用一张单独的表存储,这些数据放在一个数据库(DB4Global)中。随着请求量的增加和数据存储量的增加,单独的DB4Global数据库会遇到性能瓶颈。为了解决数据库的性能问题,需要对DB4Global库拆分,首先对DB4Global库按照业务领域进行垂直拆分,拆分为多个独立的用户库(DB4User)、商品库(DB4Info)、交易库(DB4Trade)等;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再次根据功能对每个表进行水平方向的拆分,例如用户表10亿记录,主键为用户UID。PartitionKey选择为UID,按照UID%水平拆分。

架构设计之道是相通的,微服务拆分同样遵循业务领域的垂直拆分以及功能的水平拆分。继续以电商业务为例,首先按照业务领域的垂直拆分,分为用户微服务、商品微服务、搜索微服务、推荐微服务、交易微服务等等。

继续思考一个问题,在垂直方向仅仅按照业务领域进行拆分是否满足所有的业务场景?答案是否定的。例如用户服务分为用户注册(写请求)和用户登陆(读请求)等。写请求的重要性往往是大于读请求,在互联网大流量下,读写比例10:1,甚至更高的情况下,大量的读往往会直接影响写。为了避免大量的读对写请求的干扰,需要对服务进行读写分离,即用户注册为一个微服务,用户登陆为一个微服务。此时按照API的细粒度继续进行垂直方向的拆分。

在水平方向,按照请求的功能拆分,即对一个请求的生命周期继续进行拆分。请求从用户端发出,首先接受到请求的是网关服务,网关服务对请求进行请求鉴权、通用参数检查、协议转换以及路由转发等。接下来业务逻辑服务对请求进行业务逻辑的编排处理(比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