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小行星Oumuamua的真实面貌是暗

天文学家前阵子刚确认发现了第一颗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小行星。后续利用欧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超大望远镜(VeryLargeTelescope,VLT)和世界各天文设施进行联合观测研究后,显示这颗独特的小行星进入太阳系之前,已经在太空中旅行了数百万年之久。而整颗小行星是色调偏暗红色,外型极扁长,含有金属含量极高的岩质天体,如右方艺术家笔下的想像图。

由于Oumuamua已经通过轨道近日点,现在已经处在远离太阳系内侧,航向太阳系外的旅程上,远离速度相当快,因此天文学家们把握机会,赶紧对Oumuamua进行亮度、颜色和运动等各方面的观测研究。结果发现Oumuamua的亮度在7.3小时的自转一周时间内,变化得相当剧烈剧烈,相差可达10倍左右。这意味着这颗小行星的形状极为扁长,长度是宽度的10倍左右,整体形状相当复杂,而长度估计至少有公尺。此外,它的色调大致呈现暗红色,与在太阳系外围区域的天体们近似,并确定这个暗红色是Oumuamua本质颜色,并非因表面覆盖的尘埃所造成。

这些特征都显示Oumuamua是个高密度天体,很可能是岩质或是含有极高含量的金属成分,没有明显的水或冰的讯号,而它的表面之所以呈现暗红色是因为过去数百万年间不断遭受宇宙线发出的辐射冲击的结果。

初步轨道计算建议这颗天体是从天琴座北边的方向朝太阳系飞来,大概接近天琴座主星织女的方向。然而,即使以时速95,公里的速度奔驰,它在太空中耗时数百万年才抵达太阳系,但因受到地球自转进动的影响,回溯天体位置时,大约在30万年前,织女的位置并不在Oumuamua来的方向。天文学家估计,Oumuamua在偶然机会下进入太阳系之前,大约数亿年的时间,应该都不曾遭遇过其他恒星系统。

天文学家估计:平均大约每年会有一颗类似Oumuamua这样的星际小行星进入太阳系内侧,但是因为太暗,很难捕捉到这些小天体的踪迹。直到近期像泛星望远镜这样的巡天望远镜功能愈来愈强,才有机会发现它们的踪迹。

目前天文学家还在加紧观测Oumuamua,希望弄清楚这颗小行星究竟来自何处,未来将去向何方。而他们也真切的表示在发现Oumuamua之后,这些天文学家们已经准备好发现下一颗星际天体了,所以,星际小行星们就放马过来吧!

图片来自EuropeanSouthernObservatory(ESO)

Oumuamua是由位在夏威夷的泛星1号望远镜(Pan-STARRS1)于年10月19日首先侦测到,最初像个典型的快速移动小天体,后来经过数天追踪观测,进行精确的轨道计算后,发现从其轨道来看,应是来自太阳系以外之处。

虽然最初被归类为彗星,后来经过各大天文台及天文设施的追踪观测,确认它即便刚在9月通过近日点,但并没有出现任何彗星活动的讯号,性质上应该是颗小行星,所以编号为A/U1;后来确认它来自太阳系外之后,这颗天体目前被重新归类为星际小行星(interstellarasteroid),编号与正式名称为1I/U1(Oumuamua)。

其中1I/表示是第一颗确认的星际天体,U1分别为发现的年份与所在半个月份的第一颗(U为10月下半月),Oumuamua为泛星计画团队提出的正式名称,意思是夏威夷语中的「斥候」或「侦察兵」的意思,也有「信使」之意,有台湾同好用台语发音戏称它是「黑麻麻」。命名规则可参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