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目标下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研究
袁谋真
作者简介:袁谋真,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资本和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从事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管理专业工作,专注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提升、“双碳”战略实施与碳资产管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管理等研究,曾在《经济日报》《学习时报》《暨南学报》《财经》《当代石油石化》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年,是我国较早的高校学报之一。文学、语言、法律、历史、新闻、经管类栏目逐成特色。本刊是CSSCI核心库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同时为广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建设资助期刊,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粤军”专项资助期刊。
摘要:碳资产已经成为继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数据资产之后的第五类新型资产。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是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为前提,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平台公司,运用各种管理工具、管理方式和持续技术创新,使碳资产最大限度地为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碳金融是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基于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新路径,需要加快夯实推进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市场化、规范化的绿色投融资管理体系,持续强化碳资产管理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孵化培育CCUS产业链,为碳达峰提供ESG投资支持和绿色金融服务支撑;打造以碳为主要原料的、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复合材料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产业集群,为绿色转型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关键词:双碳战略;碳资产;管理
一、引言
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自主选择。—年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期”[1]。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3]。
在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落实“双碳”战略目标需要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的碳盘查和监测评价[4],进一步明晰完善分阶段、分行业、细分专业落实“双碳”战略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需要巨额资金。据清华大学测算:预计国内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需要资金规模为-万亿元,年均投资规模为3.75-7.5万亿元,仅能源系统年-年新增投资需求就达到万亿元,年均投资规模约为4.6万亿元[5]。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对多个细分绿色产业领域的低碳能源投资、生态环保投资进行测算:预计国内年-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约万亿元[6]。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需要合理测算中远期的资金需求及筹融资措施,统筹谋划最优降碳转型实施路径和最为经济合理管理架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过程中将引入市场化新机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确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探索。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正式提出是年9月,1+N政策文件是年9月以来相继颁布实施的,碳资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在国内尚属于新兴领域。国内碳资产管理实践起步于5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CDM项目办公室所属的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碳资产管理专业化服务机构,于年成立了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近年来许多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年以来至今)先后研究提出了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战略规划与路径、碳资产管理概念与实践探索、国际石油公司管理实践和借鉴等,如解振华()为总指导,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就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路径、技术和政策建议提出了系统性研究思路[7];吴宏杰()基于签署《京都议定书》以来的实践提出了碳资产的狭义概念并对碳交易市场建设进行了探索;徐文佳、李兴春等()对国际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实践与借鉴进行了研究。
在相关研究机构提出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有巨大投资需求的结论后,如何实现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如何全面认识碳资产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价值;如何依托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构建市场化、规范化绿色投融资体系;如何引入市场化新机制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本与金融的支撑等问题日益凸显,亟待深入研究并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未来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从借助资本和金融的力量,充分发挥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机制作用的新视角,创新性提出碳资产已经成为继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数据资产之后的第五类新型资产,并从广义上阐述了碳资产的概念;基于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明晰了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及其价值;在分析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依托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加快夯实推进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市场化、规范化的绿色投融资管理体系;孵化培育CCUS产业链,为碳达峰提供ESG投资支持和绿色金融服务支撑;打造以碳为主要原料的、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复合材料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产业集群,为绿色转型发展培育新增长点研究探索新机制和新路径。
二、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新理念和新机制
碳资产已经成为继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数据资产之后的第五类新型资产。随着《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签订,从狭义上理解碳资产是:在强制条件或者是自愿条件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所产生的影响企业或项目的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配额、碳减排信用额[8],实物计量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CO2e)。《京都议定书》所形成的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大减排机制,具备了相互认证和全球流通的基础,狭义碳资产已经成为国际认可和流通的资产。在《巴黎协定》签订后,从落实“双碳”战略层面以及价值创造实践分析,在广义上理解碳资产是: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下形成的各类碳资源以及碳制造、碳交易和碳金融等相关活动创造的价值。价值计量单位是货币元。
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是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为前提,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平台公司,运用各种管理工具、管理方式和持续技术创新,使碳资产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是一项涉及节能环保、能源管理、高端制造、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多领域、跨专业的系统工程;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水平体现了国家、行业、企业的绿色核心竞争力。
碳资产具有金融属性[9]。碳金融是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意见》和《行动方案》均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碳资产专业化管理以绿色金融为基础,以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作为集中统一规范的运作平台,借助碳交易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可以构建与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市场化、规范化绿色投融资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的孵化撬动作用和绿色金融的服务支撑作用;充分拓展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意识到,气候风险带来的“灰犀牛”是一对:一只是自然风险,不应对气候变化将遭受温度上升的大自然严重惩罚;另一只是转型风险,应对失当将导致转型成本高企,对经济稳定增长和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必须通过绿色金融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促进低碳投资、改进风险管理,实现渐进有序、可持续地低碳转型。国际大型能源企业如英国BP、荷兰壳牌、法国电力、美国埃克森美孚、挪威国家电力公司等高度重视碳资产管理市场化新机制的探索,早在0年左右开始碳业务布局和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并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纳入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预算管理之中,在制定减排目标、碳资产管理、碳资产赋能与服务、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已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国际大型能源企业一般采取集团层面统一制定绿色低碳战略和预算目标,设立管理平台公司集中运作的碳资产管理、决策和执行的运行模式。在满足本公司内部履约需求外,还通过专业化碳资产管理运作获得额外收益。如法国电力集团于年设立法国电力贸易公司(EDFTrading),通过金融策略和碳资产组合等多种管理工具为集团公司创造利润。初期EDFTrading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CER)交易为主开展经营,并于6年设立规模为3亿欧元的碳基金。随着欧盟碳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完善,EDFTrading通过互换、掉期、对冲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碳市场,开展可再生能源证书、生物质颗粒能源等多项双碳相关产品的交易,碳配额和CER交易量始终位列欧盟市场前三名。年发行全球首支大型能源公司专属绿色债券,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募集资金1.4亿欧元。EDFTrading高度重视碳交易和投资风险防控,新的交易产品或是新项目投资都需要交易审核委员会批准才能开展,任何投资交易都需要严格的授权且每日统计风险敞口。通过EDFTrading的市场化、专业化操作,法国电力集团已经将“碳排放限制”转化为了“碳排放资产”,[10]努力实现碳资产价值最大化。
国内部分大型能源企业,前期通过参与CDM项目开发和各地碳交易市场试点,在合规履约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初步涉足碳金融等相关业务。中海油控股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碳资产管理价值体系和业务链条,覆盖碳减排管理、碳项目认证、碳交易、碳金融、行业服务等业务。华能集团于年设立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碳资产统一经营运作管理的平台公司。十余年来,华能碳资产经营公司相继出台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碳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构建起碳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及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区域公司—基层企业三级管理架构。华能碳资产经营公司主要业务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一是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包括综合能源服务云平台运营、综合能源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开发、建设与运维,提供低碳能源综合高效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基于综合能源服务的分布式能源等项目的投资与管理,电力等能源销售与能源贸易等。二是碳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包括碳资产交易、碳配额管理与履约服务、碳减排项目开发、碳排放核算与第三方核查服务、碳资产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碳交易经纪、低碳规划咨询等。三是节能减排业务,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项目实施、节能减排产品销售等。四是碳金融业务,包括碳减排指标与碳配额投资、低碳产业基金管理、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低碳产业财务顾问等。年,华能碳资产经营公司联合诺安基金创立了中国第一只经证监会备案的碳交易基金,规模为0万元人民币。协助下属企业开展了行业首单碳指标互换期权交易以及行业首单碳指标托管业务,为排放企业带来大额无风险收益,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历经十余年发展,华能碳资产经营公司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能源、金融及商务、法律等相关背景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管理团队。
从国际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实践案例分析,企业层面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为前提,研究制定本企业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划以及财务预算、解决方案;研究制定相关规范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本企业的绿色投资融资体系和碳资产管理平台公司,依托各类市场,开展ESG投资与融资,组织节能增效、创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为控排企业碳排放权履约清缴提供管理与服务;在企业内部平衡调剂以及在国内、国际碳交易市场实施碳排放配额、自愿减排量的转让、购买等交易;开展碳资产管理专业咨询和培训,提升子企业碳资产专业化管理能力,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开展企业碳盘查,配合第三方机构形成碳排放核查报告、碳交易核算报告以及碳资产管理综合评价报告;建立碳盘查监测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三、碳资产专业化管理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本质是将碳资产(气候容量)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使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环境成本得到市场化体现,这是碳金融的核心目标,也是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新机制的基石所在。
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年版)》[11],剔除了与化石能源直接相关的内容,从而在制度层面强化了碳排放的金融约束。年11月,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12],对金融机构向绿色低碳相关项目和企业发放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预计可释放万亿级别的货币量。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3],从而在政策层面加大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扶持力度。
应对上述监管约束和政策导向,基于“双碳”战略目标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碳交易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基础,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为约束,碳资产管理专业化平台公司作为与控排行业的传统实体企业相隔离的“干净”的企业法人市场主体,通过专业化人才,运用各类市场化管理工具,实施专业化管理,未来将成为提供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的绿色融资平台和ESG投资运作平台,借助市场和各类资本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提供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基金和碳资产质押贷款等资本金融服务支撑,为促进低碳绿色投资、防控风险管理、实现渐进有序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未来绿色制造创新发展引入市场化新机制。
年12月,生态环境部牵头、9部门参与组织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14]。拟通过试点培育市场主体与合作平台,促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更加充分地向气候投融资领域充分聚集。气候投融资试点将更加丰富和强化碳资产专业化管理,鼓励专业化平台公司建立重点投资孵化项目入库管理,并为夯实碳资产管理的市场化新机制提供政策法规层面支持。
与欧美国家相比较,国内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发展状况存在明显不足和问题:
(一)碳资产专业化管理起步晚,对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市场化机制建设滞后
由于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是年9月正式提出,1+N政策文件是年9月以来相继颁布实施的,起步于5年以后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前期实践上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对于碳资产管理内涵和价值、在落实“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除发电企业以及石油、化工、钢铁行业的部分企业外,多数重点企业对碳资产管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企业层面碳资产管理规范制度少、专业专职人员少、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少;对于是否有必要设立专业平台管理公司,是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立还是在子企业层面设立,平台公司定位是单纯的碳交易创效主体,还是碳资产集中统一规范管理与运营平台认识不一致;企业层面的碳资产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高效,市场化开拓与服务的意识不强;绿色投融资体系建设进程明显迟缓。部分重点企业至今未建立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导致符合“双碳”监管约束要求的新法人主体未设立,处于控排行业的既有企业法人主体无法适应监管约束要求,未来难以充分享受绿色金融相关扶持政策的红利。
(二)碳盘查规范制度、行业共性标准基础建设薄弱,碳排放核查统计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碳盘查是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所在。从重点行业管理现状看,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较为薄弱;碳盘查的行业共性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亟需建立细分专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相关标准规范;现有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与碳资产专业管理不相匹配。在国际能效、低碳核查等标准制订与完善过程中,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尚不充分,话语权弱;碳资产管理尚未主动对接国际ESG投资评价标准体系,尚未研究建立与绿色低碳转型相适应的新一代资本投资逻辑和估值模型,仍然沿袭传统的产业投资逻辑惯性思维,未来难以匹配创新项目的ESG绿色投资与孵化。
重点行业层面、重点企业层面的绿色减污降碳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有效约束;碳资产管理尚未充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财务预算约束条件之中;重点企业落实“双碳”战略的行动方案、具体举措有待细化明确;智能监测及核算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提升。
(三)碳交易市场化机制建设相对迟缓,客观上制约了绿色金融和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创新发展
自年10月开始,参照欧洲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自愿减排量”的运行模式[15],国家发改委先后在8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试点工作。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全年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履约完成率达到99.5%[16]。年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吨CO2e[17]。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0年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欧美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将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交易市场的初心目标来看,还存在着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完善、交易品种不丰富、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碳期货产品缺失等诸多问题。如自年3月起暂停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备案申请,相关政策法规至今已逾5年未完成修改颁布;又如多家交易试点机构定位不清,覆盖全国的碳交易登记、结算及交易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碳交易是碳金融和碳资产管理的基础,碳交易市场化机制建设相对迟缓,交易收益预期不稳定,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困难,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经营困难,在客观上制约了绿色金融和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创新发展。
(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亟待健全完善,各项扶持性政策举措亟待颁布实施
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受法律法规制约、受政策标准影响较大的系统性管理工程。推进“双碳”战略目标落实亟需健全修订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相适应的节能减排、能源管理、碳金融等新型法律体系;亟需与国际标准规范与实践理念相对接;亟需研究探索碳排放统计核算的方法,分行业、细分专业逐步规范制订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的科学标准;亟需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制度。
在促进减排低碳过渡期和转型发展进程中,还涉及相关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绿色电价政策、绿色金融标准、碳交易市场规范等政策和标准,对于绿色企业未来上市融资、各类资本未来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也亟待加快研究明确。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法律法规规范,亟需标准规范配套,亟需相关扶持政策支撑,亟待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新路径探索
(一)统筹谋划最优降碳转型实施路径和最为经济合理管理架构
落实“双碳”战略目标需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的碳盘查和监测评价[18],分行业、细分专业核查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在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层面应当细化完善、科学制定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对于年、年、年、年等关键节点上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投资布局、成本支出和资金需求等有待清晰明确、统筹规划。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碳达峰目标应当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峰为主,兼顾其他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要充分借鉴欧美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大型能源公司近20年来实践经验,合理测算中远期的资金需求及筹融资措施,统筹谋划最优降碳转型实施路径和最为经济合理管理架构,并充分纳入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财务约束条件之中。既要高度重视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又要高度重视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所引入的市场化新机制、新路径,更好地借助资本和金融的市场化力量,充分发挥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低成本绿色融资作用以及孵化转化撬动作用。
(二)加快夯实推进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碳盘查专业能力
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在于碳排放统计核算的全面科学与完整准确,这也是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起点。碳盘查是遵循一定的核算方法,收集和计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种方式排放的各类温室气体,编制企业的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盘查报告的碳资产管理工具[19]。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规范碳盘查、明晰碳足迹,需要健全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分专业建立科学的标准以量化数据记录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数据核查和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足迹、区域碳足迹的核算,科学测算碳市场、行业内企业内的配额平衡和CCER抵扣;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效、绿色低碳、排放核查等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提出中国方案;主动融入国际ESG投资评价标准体系。在科学规范各类温室气体的碳盘查算法、建立精准的碳盘查感知系统的前提下,努力健全完善全环节、全产品和全流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监测与数字化管理系统。
(三)积极推进ESG投资评价与决策管理体系建设
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是基于ESG评价机制的绿色投融资评价与决策管理体系。ESG投资评价原则包括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三方面。自4年首次提出ESG概念以来,联合国契约组织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于年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报告》,为监管机构和企业提供了详尽的ESG披露清单;为ESG评级机构提供了更丰富的指标框架,有助于ESG评级体系的规范化和升级[20]。
自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SAB)开始研究制定统一的、可比较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国际环境ESG评价机制和披露准则,未来通过观测分析企业(被投资对象)ESG绩效,投资者可以更为充分地评估所投资行为和被投资对象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国际主要投资公司正在逐步推出ESG基金等投资产品;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SSB)计划年底出台ESG披露准则,上市公司将自年起,强制要求按照ESG新准则进行披露[21]。
ESG投资评价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有广泛影响力,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监管机构和国际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绿色投资成为新趋势,ESG基金等产品规模及在管ESG资产规模近年来出现爆发性增长。重点企业的碳资产专业化管理,要践行价值投资逻辑原则,结合ESG评价对投资估值模型的假设、输入和输出项、基于模型所得出的ESG投资价值分析和资产配置策略[22],建立与绿色低碳转型相适应的新一代资本投资逻辑和估值模型,摆脱传统产业投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为构建绿色投融资体系夯实市场化、专业化管理基础。
(四)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标准规范制度体系与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是在法律法规约束环境下,基于市场化、规范化的制度而运营的,其运营结果应当纳入绿色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层面要加快健全完善碳资产专业化规范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本行业、本企业细分专业的碳排放核算、核查、报告以及重点产品、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要着力建立健全减污降碳考核评价与绿色低碳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按照试点先行、科学评价、激励有序、约束有效的原则,引导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碳交易市场建设要进一步提质增速,完善配套制度,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等市场平台建设,加强市场化产品创新。重点企业可依托专业化平台公司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咨询,逐步形成“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五)形成市场化、规范化的绿色投融资管理体系,持续强化碳资产管理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双碳”战略目标的碳资产管理及其专业化平台公司,可以融入ESG评价体系建立与绿色低碳转型相适应的新一代资本投资逻辑和估值模型,对接碳交易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各类工具和衍生产品,形成绿色投融资管理体系。依托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及其市场化新机制,可以更好地吸引各类资本设立碳基金(母基金),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项目设立若干子基金,通过持续的市场化融资带动碳技术创新突破和碳制造产业孵化转化;着力建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碳交易市场机制;进一步强化碳资产管理复合型专业化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市场化资本金融解决方案。
图1.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运行示意图
(六)持续孵化培育CCUS产业链,为碳达峰提供ESG投资支持和绿色金融服务支撑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的培育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重视。欧洲石油公司将CCUS视为实现“净零排放”承诺的必须途径之一。年3月,BP公司发布《世界能源展望》,提出CCUS在支持低碳能源系统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BP公司牵头实施的Teesside项目,计划到年捕集并封存二氧化碳万吨,建设英国第一个零碳工业区[23];雪佛龙牵头实施的澳大利亚高更项目于年8月开始封存二氧化碳,预计满负荷生产时年封存量达到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质封存项目。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年发布了全球首个《二氧化碳封存资源目录》,评价表明全球二氧化碳埋存潜力为12.亿吨[24]。
CCUS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也面临着项目建设与运行成本高昂问题,目前的煤电示范项目捕集一吨二氧化碳将额外增加—元的运行成本[25]。碳捕集与封存(CCS)开发方面的服务支出将在未来10年中飙升。又如,大部分CCUS项目还存在安全和环境风险,技术上存在额外增加能耗、导致污染物排放的问题。从封存的规模、环境风险和监管角度考虑,国外一般要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安全期不低于年[26]。需要在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中取得突破,需要持续投资孵化。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依托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平台推进CCUS产业链建设,一是有利于充分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并推动新技术税收优惠、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支持、土地优惠政策、减免CO2-EOR项目石油特别收益金等相关政策落实落地。二是有利于积极推进CCUS纳入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的标准,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CCUS碳减排量认定以及CCUS项目形成的CCER优先纳入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为培育CCUS产业链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支撑。三是运用绿色投融资体系为CCUS低浓度点源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碳捕集、埋存与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CCS-EOR)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提供ESG投资孵化,为培育CCUS产业链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基金、碳资产证券化等绿色投资支持工具。
(七)打造以碳为主要原料的、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复合材料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产业集群,为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碳中和目标下的净零排放经济愿景必须解决碳的利用。美国Ramaco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andallAtkins在年4月向美国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提交证词中指出“碳正在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先进材料”[27]。以碳为主要原料、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石墨烯(Graphene)为核心的新一代复合材料作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其所形成的绿色制造产业集群将成为未来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CFRP可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材料、人体代用材料、火箭外壳、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28]。石墨烯是最薄、最坚硬且传导最快特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可以制造超微型晶体管并生产超级计算机[29]。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与Ramaco公司合作,利用煤制石墨烯的超强导电性开发新的生物传感器产品,能够快速确认特定疾病、病毒的存在或血液样本中的药物量;石墨烯纳米片添加到水泥中时,将对混凝土产生重大分子水平改善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提高耐腐蚀性[30]。
国内CFRP、石墨烯等新一代复合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着企业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足;关键设备、核心技术亟待攻关突破;高端应用对人才、科技创新和配套资金等需求日益提高,受到疫情冲击和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瓶颈、供应链安全等突出问题[31]。
重点企业依托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以及绿色投融资体系,充分运用碳基金以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管理工具,吸引各类资本积极参与CFRP、石墨烯高端创新项目孵化以及企业股权并购;ESG投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创性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推进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扶持政策落地;孵化培育具备条件的项目公司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可持续支撑绿色制造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运营。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未来将有力推动碳的化工利用与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不断做强做大“零碳”、“负碳”产业集群,为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五、结语
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艰巨的长期过程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将触发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管理革命并深刻影响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需要引入市场化新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和金融的力量。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各项监管法规制度相继出台,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也持续发力,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创新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所形成的市场化新机制将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资本和金融的有效支持,其所探索的市场化新路径将为孵化培育CCUS产业链、打造新一代复合材料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产业集群,实现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培育新增长点持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读懂碳中和,中国—年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年版,第13-18页。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年10月24。
[3]国务院.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年10月26日。
[4]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年版,第41-页。
[5]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年版,第-页。
[6]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课题组:《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