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开发者的形象三变脑极体

年初,微软的软件架构师尼克尔·科塔总结了开发人员的三个角色:莫特、猫王和爱因斯坦。

莫特,程序员的主流群体,注重生产力,喜欢为眼前的问题创建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

猫王,务实的程序员,喜欢创造持久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则代表偏执型程序员,往往聪明而不善社交,喜欢给定问题并创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技术理解深刻。

大多数软件开发者,可能是莫特,猫王和爱因斯坦的混合体,也可能在三种角色中变化。

这也符合大众对软件开发者的印象,codemonkey(码农)+geek(极客)+nerd(书呆子)。穿着格子衬衣或连帽衫,固执内向,不喜欢与人接触,总是独自在夜间对着闪烁的屏幕……对了,还得是男性。

忘了这些传统IT世界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吧,AI正在改变它们。

今天,AI开发者可能是一个45岁的非洲母亲,12岁的中国女孩,抑或是由一名男性植物学家、一位果园农民,在业余时间里搭起一个算法模型。

脑极体通过一系列采访发现,开发者的能力体系正在发生改变。本期的受访者,既不是宅男,也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在AI开发领域表现优异。

这些非典型开发者的加入,也带来了这一职业的形象三变。

一变:从计算机天才到零基础跨界者

以前,在外行人看来,编程简直是一门看起来比脑科手术还要复杂的专业技能。成为软件开发者,最好拥有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精通C++、Python、Java、PHP、XML等计算机语言。

但随着AI进入通用化、产业化阶段,任何人都可以零基础跨界玩转AI开发。这时候,很多优秀的创意,都产生于领域交叉、跨界碰撞的地方,而不是一位天才程序员的灵光一现。

说到跨界,打造了科幻对话机器人Wander[]的起司,绝对是代表人物。

起司和她的团队设计的这款未来流浪者Wander[],参与者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