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
我的理解:产品经理只需了解“技术边界”和懂得开发的“最少必要知识”即可。
二
所谓“技术边界”,其实就是问个问题:在目前条件下,是否能实现?
比如想获取手机的地理位置是基于GPS导航模块;估算每天的步数是基于重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实现近距离无线传输是基于蓝牙模块;此外部分手机还有NFC、指纹识别、按压感应……
如果你想开发“监测使用者体温”的应用,那么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没有内置温度传感器,从软件开发的“技术边界”来说——无法逾越,不可实现。
但是如果需要开发“监测使用者体温”的硬件,那么一款电子温度计是完全在“技术边界”之内的,即可实现的;而后只需要将硬件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Wifi、Usb、蓝牙等”任何方式同步到手机显示即可。
产品经理的思维可以全宇宙漫步,但是最后需要实现的需求一定是脚踏实地,并且一步一个脚印。
这一点只能靠日常的学习积累,有时候你以为的边界其实他人早已逾越,你以为蛮简单的事情其实未有人涉足,最简单的方法是“勤发问”。
当开发人员说做不了的时候,不妨继续追问到底是遇到了技术边界,还是可以实现只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无法完成,又或者是基于开发的成本和时间方面的顾虑?
三
所谓“最少必要知识”来源于“MinimalActionableKnowledgeandExperience”,直译为“最小可行知识经验”,即如果你希望快速入门某个领域,那么第一阶段仅需了解这部分内容即可。
举几个例子:
“开车”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慢”;
“设计”的最少必要知识是“简洁、留白”;
“PS”(一款图片编辑软件)的最少必要知识是“图层”;
“尤克里里”的最少必要知识是“四个和弦:G/D/Em/C”;
“Python的”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数据、函数、条件判断、循环”;
“学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是“认识字母、音标;会查词典、语法”还可以加一个“会用搜索引擎”……
只要大概明白了以上必要知识,基本上也就具备了该领域自由探索的能力。
以下将尝试用一页纸的篇幅,描述产品经理必须懂点技术的“最少必要知识”。
四
有了明确的需求,下一步就是实现。
产品经理可以简单将开发同事按照职能板块划分为“前端、后端、测试和运维”。
其中前端可以按照开发平台的不同分为安卓、苹果、Web等;后端可以按照职能分为接口开发、数据库开发等;而测试可以分为功能性的黑盒测试和代码层面的白盒测试;运维为整个系统提供持续稳定运转的保障。
产品经理至少需要懂得“确认问题归属上述哪一职能板块”,之后就是开发的同事使用各自的开发语言,通过相互协作实现需求、解决问题。
对于开发语言,作为了解只需要知道目前最广泛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的Linux是由C语言编写的;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通常使用Java编写;苹果的操作系统iOS通常使用objective-C,也可以选择Swift编写;而在Web网页开发的领域,通常使用PHP和JavaScript。
需要注意的是,C++、Python、Ruby等也都是主流的编程语言,知道名字即可。
每一种编程语言都有自己的基础语法,就类似于外语一样,产品经理至少需要知道基本的“数据结构和逻辑结构”。
所谓“数据结构”无非就是表示整数的“整型”、表示文本的“字符型”、表示小数的“浮点型”、判断是非的“布尔型”以及数据之间的转换和拼接。
所谓“逻辑结构”指的是条件判断的“ifelse”、条件选择的“switchcase”、表示循环的“while/dowhile”。
只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结构对数据结构组成最小执行单元,并再次组合构成系统,最终即可体现为产品功能。
而对于数据,我们通常存放在“数据库”中,最常用的就是MySQL;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一般是“增、删、改、查”,通过SQL语句完成;如果我们建立数据库“索引”,那么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了解了数据和逻辑,下一步是展现和交互。
几乎所有的可视化页面都是由页面控件构成的,常见的有按钮、文本展示输入框、图片列表展示控件……
通过对这些基本页面控件的组合和美化,就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前端效果,而在后台则通过数据交互,实现具体的功能。
我们往往通过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有JSON和XML两种数据交换格式,都是为了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此时产品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使用价值,实现了从需求到落地的最小闭环。
五
一般而言,从一个需求的产生到功能上线,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需求分析与评估、产品设计与评审、技术评估与开发、测试验证与上线。
在这四个环节当中,产品能起到的技术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作为产品经理懂技术最大的益处是在于更好的与技术人员沟通和合作。
如果产品经理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