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基本每天都会浏览网站,那么网站的开发其实经历了几个较大的演进历程,接下来从特定视角介绍一下主要开发模式的演化过程。
静态网站
动态网站
服务端渲染与客户端渲染结合
前后端分离
静态网站
早期的网站基本上都是静态的,所谓静态并不是页面是静止的,没有动画效果,而是把网站所有的网页开发好之后直接上线部署到服务器上,那么这些页面就固定放到服务器之上,如果上线时是个页面,那么如果不更新,该网站就是写死的个页面了,这就是所谓的“静态网站”。静态网站的内容主要包括HTML、CSS、javascript代码,图片、字体文件、音频、视频等资源。其交互流程如下图所示:
静态网页访问流程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Nginx根据请求路径获取网页内容
将页面内容传输给客户端
客户端展示网页效果
静态网站有明显的局限性:
如果需要更新页面的内容,比如说,每个页面添加一条广告信息,会很麻烦,需要一个一个页面进行修改,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大规模的网站,这种方式基本不可行。
无法实现交互效果,比如登录,发表评论、点赞等功能。
动态网站
鉴于静态网站的问题,后来就诞生了动态网站技术、比如PHP、JSP、ASP等。所谓的动态网站也不是页面有动画,而是指页面是通过技术手段动态生成的。比如银行的账单页面,张三和李四会看到不同的数据,但是在服务器中仅仅一个动态页面就够了,当张三和李四分别访问该动态页面时,会分别动态生成两个不同的HTML页面,动态性体现在HTML的动态生成上。
以PHP动态网站技术为例,具体流程如下
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php页面
Nginx根据请求路径找到php文件
Nginx把php文件交给php运行环境进行编译,转换成静态HTML页面,然后交给Nginx
Nginx把动态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
浏览器展示页面效果
服务端渲染与客户端渲染结合
无论是静态网站还是动态网站,当浏览器发送请求之后,如果服务器返回内容的时间比较慢(可能是网络问题),那么浏览器只能等待,处于阻塞状态,呈现出的效果就是长时间白屏,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坐高铁、吃快餐......这些习惯已根深蒂固,当一个页面3秒左右不出来,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去等。
所以为了改善用户体验,诞生了一种技术Ajax,他可以使浏览器在不阻塞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用户是无感知的,当服务器返回数据后,页面再根据数据进行局部更新。有了Ajax这种技术,再配合jQuery,基本上就成了前端的主要开发模式,这也是此后jQuery近10年的辉煌时期(当然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Vue/React/Augular)。
接下来需要着重解释一个概念:渲染。所谓的渲染就是把数据填充到HTML标签的过程。
还是以查看账单的场景为例,账单数据一般都是存储在数据库中,那么php代码会从数据库中查询出数据然后拼接到HTML标签代码中,这个过程发生在服务器,所以称之为服务端渲染。流程如下图所示:
客户端请求得到服务端渲染的HTML页面之后先进行展示,如果用户触发操作要更新页面,还可以通过Ajax请求获取后端返回的数据(当前基本上是JSON格式的数据),从而实现页面的局部更新。比较典型的场景有触底加载更多列表内容的效果,当页面滚动到底部的时候,页面上面的内容不会消失,而是在底部显示Ajax请求的一页新的数据,这种效果体验非常好。那么服务器如果仅仅返回JSON数据,页面端会通过javascript代码把数据填充到HTML标签中进行显示,这种数据填充标签的过程发生在浏览器,即所谓的客户端渲染。
jQuery时代基本上是服务端渲染和客户端渲染结合使用,一般主页面采用服务端渲染,主页展示之后,后续页面局部更新操作一般基于Ajax,采用客户端渲染方式,从而提升交互体验。
前后端分离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繁荣,客户端基于Ajax渲染的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那么把JSON数据拼接到HTML标签中的代码实现越来越繁琐,代码变得难以维护。虽然出现了像art-template之类的前端模版引擎,从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像事件处理还是需要自己去操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好在年一种技术的诞生奠定现今前端更加繁荣的开发模式:Node.js
Node.js可以让javascript运行在非浏览器环境,并且提供了对接底层操作系统API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个生态已经非常繁荣。新兴的前端框架基本都是构建在Node.js生态之上,包括目前比较流行的AngularJS、Vue、React。
新兴前端框架,比如以React为例,基本上颠覆了前端代码的开发模式,将程序员从繁琐的DOM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仅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