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值得赞美吗来看四则日本广告

图片来自:松下电器

“日本女性真让人敬佩。我最欣赏的两位,山口百惠!荒木由美子!”在酒局上,生于年代的中国大叔如此感慨。无需怀疑他有丝毫猥琐的意思,这完全是上一代中国人对“日本主妇”的由衷赞美。

山口百惠,上世纪70年代日本乃至亚洲最顶级的少女明星,21岁时与同为演员的三浦友和结婚,从此全身隐退,相夫教子。

少女时代的山口百惠。图片来自:YahooJapan

山口百惠夫妇近照。图片来自:YahooJapan

荒木由美子,《排球女将》中清纯活泼的“小鹿纯子”,23岁结婚,婚后不到两周婆婆病倒,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正值人气巅峰的荒木由美子放弃演艺事业,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长达20年,直到其去世。

《排球女将》时代的“小鹿纯子”。图片来自:YahooJapan

荒木由美子夫妇近照。图片来自:YahooJapan

世间有“住英国房子,请中国厨师,娶日本太太”的传说,日本主妇的贤惠似乎享有世界级的美誉。所谓“贤惠”,即是在家做好“女人该做的事”。趁年轻嫁一个好男人,尽快生两三个孩子(至少有一个男孩为好),然后男主外、女主内经营好家庭。这就是差不多40年前日本女性的“模范人生”,也是很多人头脑中对男女“各司其职”的基本观念。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进入职场。今天的日本,有约三分之二的女性(15-64岁)外出工作,她们可以选择更自由、更多样化的生活方式。然而,当女性走到结婚生子这个阶段,却发现社会的要求并无根本变化。

沉重的“母亲”

如今的日本,大多数年轻夫妇不再与父母辈同住,小家庭模式是主流形态。主妇有了更多的自主和自由,但另一方面,一旦家中有事,也会陷入无人依靠的境地。虽然各地区都有接收3岁以下幼儿的“保育园”(相当于托儿所),但一般只面向双职工家庭。如果女性决定当全职主妇,则要自己担负起照料孩子的全部责任。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年5月,日化公司尤妮佳的Moony尿布广告引起了日本网络大讨论。广告从一位新手妈妈的日常展开:初为人母,婴儿的每一声啼哭都牵动着她的心。洗澡洗到一半,听到哭声,来不及擦干就跑出来;没有时间吃饭,热两个饼,一边哄孩子一边随便吃几口;去超市购物,左右开弓拎起购物袋,胸前还挂着宝宝;到了夜里已经很累了,孩子哭个不停,本想不管他自己休息一下的,到底还是狠不下心来,硬撑着爬起来……就这样,妈妈为宝宝付出了她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广告的尾声,一句字幕浮现出来:“这些时光,有一天将会成为你的宝物。”

尤妮佳Moony尿布广告对妈妈的辛苦给予赞美和鼓励,但引起了网络论战,后在争议中下线。

这条广告唤起了“过来人”妈妈的诸多回忆,许多观众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在感动背后,年轻妈妈焦虑不安的身影却让人有一种窒息感:为什么?为什么镜头中的母亲总是一个人?孩子的父亲又在哪里?

有观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就是‘丧偶式育儿’吗?!”更多的网友开始在网络和媒体上发表自己愤怒的感想。

一名59岁的女性回忆自己的经历说:“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丈夫觉得女人天生就有做母亲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育儿都是我应该一个人做好的事情,他还过着和没有孩子的时候一模一样的日子。我越是努力,丈夫越觉得安心,反正妻子很能干,孩子也养得好,家务活也不耽误,就这样把‘丧偶式育儿’进行到底。”

这位“过来人”沉痛地表示,绝不赞同广告把“丧偶式育儿”说成“宝物”。“把母亲一人养育小生命的苦楚美化为‘幸福的意义’,其实是从社会层面上掩饰了问题的本质:养育孩子的责任和实际工作完全由母亲承担。这样合理吗?!”(《朝日新闻》年7月17日)

如果仔细分析广告场景,其实多少可以看出制作方的用意。原来,妈妈并未“丧偶”,孩子父亲还是“健在”的。在医院的场景中,隐约可见父亲的身影,但他没有伸手抱孩子,表情也暧昧不明。

这是全片唯一出现孩子父亲的镜头,男演员露脸约4秒,演技感人。

显然,这个镜头经过了充分的设计。它明确交代了父亲的存在,说明这并不是真正的单亲家庭,父亲也并没有被公司外派他乡。正是在一个“圆满”的家庭里,女性却必须一个人承担育儿的重任。联系整部广告来看,父亲的形象可以说是刻意限制了。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可能父亲多少会参与育儿工作,但广告为了突出母亲的辛苦,为了达到更好的“煽情”效果,对情节进行了“纯化提炼”。

令人深思的是,没有一个网友批评广告“不真实”,反而有很多人表示“这不就是现实吗?”“比这辛苦的妈妈多着呢!”可以说刻意的“煽情”手法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今天的日本,女性越来越自由了,针对性别的媒体宣传也开始注意“政治正确”。然而,这条本意要讨好女性的广告还是泄露出某种尴尬,“家庭和育儿是女性天然的责任”这种价值观依旧顽固。

女性问题研究学者江原由美子记录过一个例子:妈妈生病发烧,医院,因为孩子没人照顾,只好一起带去。医院吵吵闹闹,就有旁人出来指责这位病得七荤八素的妈妈:“管好你的孩子!”而孩子他爹正在一旁刷手机呢,却没人对他说三道四。带孩子就是母亲(而非父亲)的责任,就算实际有困难时,周围的人也只会说:“谁还不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你不行?”最终还是靠女性自我牺牲来解决问题。

难怪女诗人新川合江会在诗中呼喊:

不要给我起名字

不要让我一旦坐上

以女儿的名字妻子的名字

以沉重的母亲的名字命名的座位

就无法脱身

……

(新川合江,《不要束缚我》)

新川合江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而“沉重的母亲”直到今天还未挣脱束缚。

改变社会,可能吗?

针对这条引起争议的尿布广告,《日本经济新闻》引述学者评论说,长期以来,电视广告里不乏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形象,现在因为有了SNS这类信息工具,个人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不适感,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不同的意见,可以说意义非凡。

改变社会的性别偏见是很难的,但并非没有先例。在手机还没发明的30年前,日本就发生过一场关于“女性工作与育儿”的大讨论,即“陈美龄争论”。

陈美龄是来自香港的女歌手。年,趁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东风,被引进到日本歌坛,未满20岁的她迅速走红,很快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和电台节目,并三次登上相当于“春晚”的“红白歌会”。

初登日本乐坛的陈美龄。图片来自:YahooJapa

n

年,陈美龄产下长子后,在唱片公司的盛情邀请下复出。由于孩子尚在哺乳期,陈美龄必须在工作的间隙给孩子喂奶。本来,这件事情是得到公司支持的,现场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想到却遭到了日本舆论的攻击。 

初为人母的陈美龄。图片来自:陈美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