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童年,似乎都有着关于像素的回忆,大家拿着小小的红白机,约上几个小伙伴,一玩就是一整天,轮流打魂斗罗、超级玛丽、松鼠大战、赤色要塞游戏,那些屏幕上五颜六色的小方块,构成了童年时代最初的美好。
由像素组成的画面,陪伴我们长大、成年,因此,像素风天然会带来亲近之感。直到今天,像素类游戏还在风靡全球,玩家们用一个个格子创作了天文数字级别的奇趣世界,再次证明像素的不朽。
拼豆、十字绣、马赛克、LED灯牌……其实都是一种像素艺术,这些粗糙的画面之所以还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游走在复古与潮流之间,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始终有着一份对纯真的渴望,指引我们永远保持好奇,永远不忘童趣。
本文授权转载自动漫学术趴
作者/紫鲨胡
编辑/思考姬
希望我们的生活也像像素一样简单又有趣
像素风在当下文娱产业中的应用已不是个案。尤其近几年,商业广告、品牌推广等商业活动都对像素风格青睐有加,使得后者越来越频繁地闯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MoschinoxTheSims春夏季联名系列年3月发售的优衣库x《我的世界》联名T恤为什么在4K、VR、AR等高清视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像素风依然如此吃香?
像素风格的回归,是复古风潮下的回光返照,还是璞玉打磨后的重现锋芒?
像素PIXEL的诞生与成长像素“PIXEL”一词(缩写为px),其广泛被认可的词源是“pictures”图像"和"element”元素的组合,为图像的元素之意。
像素本质,是感光元件在感光后,经过一些列转化,进而输出在图像上的一个单位点。一个点即代表一个像素,它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同一副图像中的像素大小是固定的,且一个像素仅记录一种颜色信息*。*最早的计算机显像原理更为简易,像素点对应的信号通道关闭时,像素点不显色,即为“白色”;像素点对应的信号通道打开时,像素点显色,即为“黑色”[1]
将像素点排列染色后,构成的图像便是位图(bitmap)*,图像质量的优劣可直接从像素点的数量多少上来体现。*bit是英文binarydigit的缩写,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来说,n-bit的信息量可以表现出2的n次方种选择像素点越多,图像显示越清晰而以单个像素点(1px)为单位绘制出的图形,便被称为像素图。最开始的像素图创作就像在做填格子游戏,通过在特定位置像素上标注信息,排列组合成有明暗对比的像素阵列。其中只有黑、白两色的像素图被称为1-bit图形。
像素图与位图的主要区别在于:像素图是通过人有目的性的对每一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和位置坐标进行加工创作出来的图形;而位图在记录图像信息时包含了大量相对无序的像素点信息,因此在记录图像颜色值和位置坐标时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
RGB颜色编码下,位图记录像素颜色值的方式画图板笔刷的像素图标最初设计稿由于图形中每个点对应的坐标和颜色可以转化为数字存储,而数字存储被还原为图形时可以更加快速、精确,因此在当时硬件限制下,像素图形是普通位图在有限尺寸下的最优化表现,因此被作为电子屏幕显示的主要形式。
Macintosh系统图标1.0版()此时的像素图,更主要是作为一种为操作系统服务的可视化的电子标签。
当时的计算机设计者虽然预见了电子图像在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纷纷投入进数字图像的研究与开发,可是实际发展情况却并不如当时人们预期中的那样顺利。
年,苹果公司开发了一款专为Mac操作系统推出的位图编辑程序MacPaint[1],在软件中已经可以看到MS“画图”软件的影子。用户可以创建尺寸为8x8(总共为64像素)的画布,通过选用预设的图形形状和纹理图在画布上绘制图像。
但最终该软件还是因商业表现不佳,于年中止销售。
乔布斯和Macintosh电脑MacPaint程序的编写者BillAtkinson在MacPaint上绘制的自画像MacPaint已经可以完成相当复杂的图像绘制发展进程回顾到这里,其实只能算是看到了“数字艺术”的发展,距离“像素艺术”的诞生还有一定距离。
值得庆幸的是,游戏开发设计者们接住了发展像素艺术的接力棒。
在当时,游戏厂商们急于通过电子设备,将自己的游戏概念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最终成为可以贩售盈利的商品。为了超过同领域的竞争对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游戏在残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下,开始快速迭代更新。
最初的游戏主要以电视机为搭载平台,相对于购买一台价格昂贵的苹果电脑,买上一盒游戏回到家中和家人围坐在电视前一起玩乐,是当时的消费者的主选。
最早获得商业成功的视频游戏Atari发售的《Pong》(),这时的游戏还只有黑白两色。20世纪80年代,任天堂Fami